今天是:
导航栏目
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>>传统文化>>传统文学

四大名著以外还有六大名著

发表时间:2017-08-01  编辑:弘正传统文化研究院  点击:3802 次
       或许你不知道,我们今天将《红楼梦》《水浒传》《西游记》《三国演义》称作“四大名著”,实际上只是解放之后才形成的。新中国成立后,人民文学出版社最先推出了这四部小说,“四大名著”只是个约定俗成的说法。随后,其他的出版社跟着效仿,将《红楼梦》《水浒传》《西游记》《三国演义》合称“四大名著”的称呼也随之流行开来。

       而在新中国之前,则有“四大奇书”“十大奇书”等的称呼,其中包含的书也不尽相同。

       明代“后七子”的领袖人物,著名的文学批评家叫王世贞,他最先提出了“四大奇书”这个名词,但他讲的“四大奇书”,指的是《史记》、《庄子》、《水浒传》、《西厢记》。

        冯梦龙在王世贞之后,也提出了“四大奇书”的说法,但他指的则是《三国演义》、《水浒传》、《西游记》和《金瓶梅》。


        及至清中叶,《红楼梦》问世,又有《红楼梦》替代《金瓶梅》或《西游记》或《三国演义》,形成新“四大奇书”的说法。

       “四”这个数字太小,而我们的老祖宗留下来的优秀小说又太多,所以又有了“十大奇书”“十大名著”的新排列,在这之中,《金瓶梅》一度入榜,但可惜因其有关性的描写太多,不符合中华传统道德伦理,首先被踢出,然后有了新的“十大名著”,即:《西游记》《红楼梦》《水浒传》《三国演义》《儒林外史》《镜花缘》《封神演义》《隋唐演义》《聊斋志异》《东周列国志》。


       当然,不同人士的见解不同,比如,有的版本就将《官场现形记》《孽海花》纳入其中,替换掉其他的书目。

       总之,十大名著代表着我国传统文化在小说方面的最高成就,是中国古今各阶层人士最熟悉、最喜欢的艺术巨著,像一面面镜子,映照出中国人的某些文化、心理特质。

       不过,随着生活节奏的变快,以及艺术形式的多样化,小说中所蕴含的文化意味往往被消解。影视剧即是典型。一定程度上,名著改编的影视作品,比名著本身更占据我们的记忆。

        这也不怪影视剧,毕竟和当年的评书一样,它本身比书籍更加通俗,更加接地气。所以我们就看到这样的一个怪现象:

流传越广的著作,人们对它的误解越多;
造诣越高的著作,人们对它的不解越多。


无数学者为名著经典着迷,却没有人敢说真正读懂了其中的深意。

古代人更喜欢听评书,那是因为识字的人少。

现代人更喜欢影视剧,却是因为“偷懒”,喜欢被灌输了。

所以理解经典,还是一定要通过读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