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是:
主页
协会简介
行业动态
会刊转载
佳作欣赏
示范企业
会员天地
培训交流
人物频道
联系我们
导航栏目
协会简介
行业动态
会刊转载
佳作欣赏
示范企业
会员天地
培训交流
人物频道
联系我们
您现在的位置:
首页
>>
砚文化
中国名砚:苴却砚
发表时间:2016-08-12 编辑:弘正传统文化研究院 点击:4246 次
苴却砚,中国名砚之一,以其丰富的膘、眼、线、纹等众多石色称雄于砚界,被誉为"中国彩砚"。其石色紫黑沉凝,石质致密细腻,莹洁滋润,发墨如油,存墨不腐,石晶绚丽丰富。石材产于中国西南攀西大裂谷金沙江沿岸(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区平地镇、大龙潭乡境内)的悬崖峭壁之中,此地古称"苴却",故谓之苴却砚。
传统苴却砚于民国初期失传,我们现今所熟悉的苴却砚实际上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由被誉为"新品苴却砚之父"的罗敬如先生找寻石源并带领弟子重新开发的新品苴却砚,由于其色彩丰富,又称"中国彩砚",具有极高的观赏性和收藏价值。
苴却砚有着千年的古老历史!早在汉魏时期诸葛亮在此喜得七星砚。公元 621年(唐武德四年),唐朝击败并征服了吐蕃和地方土司势力并设置了云南安抚司,苴却砚得到第一次小规模开发。
到了宋朝初经由泸州进贡朝廷,至此苴却砚正是称为"泸石砚"或"泸州砚",并称为当时人们所喜爱的名砚之一。 宋高拟孙(公元1223年)所著《砚笺》中介绍泸石砚道:"山谷日泸川石砚黯黑受墨,视万崖中正砦之蛮溪兄弟也、而无眉耳。"其意思为泸石砚产于蛮溪(今民族居住的砚产地)石色黯黑益毫下墨,类似万石砚之上品,没有歙石的眉纹。 元朝人对泸石砚给予了极高的评价,元代著名学者虞道园(公元1272-公元1348)在其所著的《道学古录》中录有谢书巢赠宣和泸石砚诗:"巢翁新得泸石砚,拂拭尘埃送老樵。毁壁复完知故物,沉沙俄出认前朝。毫翻夜雨天垂藻,墨泛春冰地应潮。恐召相如今曹操,为怀诸葛渡军遥"。诗中提到诸葛亮渡泸处即在现今砚石地;也印证了泸水所产砚为泸石砚。
清代这一地区又渐盛,有制砚作坊数十家,公元1909年(清宣统元年)春,清政府取三方当地盛产的砚赴巴拿马国际赛会展出,被选为文房佳品名震中外。砚因产地而得名,从此苴却砚名声便传播开来。后由于多年战乱及交通不便等诸多因素,使苴却砚开发几经中断,流传极少。
1913云南省府准备开发苴却砚、命制砚师傅寸秉信赴昆明传授技艺,寸未及成行即病故、苴却砚从此失传。
1952年石雕艺术家
罗敬如
先生从民间摊档上搜集到失传的苴却砚。罗先生又查阅了文史资料,走访了有关部门和专家,终于在1985年找到了苴却石的矿点。
苴却砚集端、歙二砚优点于一身,石品绚丽丰富,有石眼、青花、金星、冰纹、绿膘、黄膘、火捺、眉子、金线、鱼脑冻、蕉叶白、庙前青、玉带、紫砂、鸡血等近百种,其中尤以碧翠神溢,如珠似宝的石眼著称于砚界。
苴却砚,人们又称它为中国彩砚,它斑斓多姿、异彩飞扬、天生丽质、独步天下。 有极晶美誉的金田黄,色泽金碧,灿灿然一片金黄;外白如晴雪,内红如丹砂的封雪红,风韵天成;似凝脂初露,嫩润可人的碧云冻,如碧云浮起,丰饶富丽; 天然成趣的绿萝玉,如幽谷涌翠,碧波泻玉,又似绿萝漫延。
石眼为砚石中珍贵的石品,只有端砚和苴却砚所独有,由带核心的绿色极规则的椭圆形团块分布在砚石中,顺圆心水平单面剥开中心呈或红或紫或带金星的瞳眼,一般称眼心,眼有心为活眼,无心为死眼、盲眼。眼心周围或带晕、或有数圆环,型如 、猫眼、龙眼、象眼、鹤眼、鹰眼,碧翠高洁光润如玉,撒落在砚面上如月立当空,似群星璀璨。装饰性极佳,给人丰富遐想。
苴却石中厚数毫米呈现条带的灰绿、碧绿、墨绿、翠绿、黄绿、浅绿、深黄色的石标异常丰富多彩,绿如松柏、黄似鳝鱼、褐如青铜千变万化。石中的黄色金线、白色银线和深色墨线别具一格、单线数条,长、短、粗、细镶嵌在紫墨、黄绿色的砚石中各具特色,特别是有些线竟排列得像书签一般非常整齐极为珍贵,实属罕见。
苴却砚的历史名坑主要有平地坑、大宝哨坑和花棚子坑。 平地坑,位于苴却石矿脉中段,据传古人在此采石,先把麻绳系在身上,由陡峭的崖口逐步下移,一直移到数十米处,才能到达坑口采石。 平地坑眼石,眼形明晰、色泽翠绿、心睛圆正、环晕纯美,其中红睛、金睛、带环带晕的居多。石眼较多的料石主出在平地坑。 平地坑以膘石为其特色,主出绿色膘石,罕见、名贵的绝晶青花、绿萝玉主出在这里。 大宝哨坑又称上岩,是历史上的著名老坑。大宝哨坑以出产石眼为主,石眼心睛明晰、色泽碧翠、晕色纯美。苴却砚中最佳绝的金瞳石眼、紫砂红石眼,名贵的封雪红,稀世极晶金田黄、金地鱼子亦出自这里。 花棚子坑地处砚料富集地的下层低洼处,也称下岩石,当地人称水岩石。 花棚子坑的砚料色泽偏紫,略重于平地坑与大宝哨坑。花棚子坑的石质细腻、滋润。 主出石眼、鳝鱼黄、绿膘、黄膘、青花、天青、玉带、金线、银线、罗纹、鱼子与膘石。 但由于地质结构复杂,地势偏低,加上紧邻金沙江,江水涨落无常,故采石极为困难。被中国当代著名书画家、政治家方毅、启功、溥杰、
范曾
、
黄胄
、杨超、
千家驹
、
董寿平
、
白雪石
、
王遐举
、
等名人赞誉为"砚中珍品"、"书画良友"、"文房奇品"。
上一篇:
中国名砚:红丝砚
下一篇:
中国名砚:洮河砚
版权所有:山东弘正传统文化研究院 技术支持:
企力网
备案/许可证编号:
鲁ICP备16016740号
电话:0531-88556618 手机:13065011333
服务邮箱:sdctwhyjy@163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