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是:
导航栏目
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>>砚文化

宫廷御用砚-松花砚

发表时间:2016-05-23  编辑:弘正传统文化研究院  点击:1594 次
       松花砚是由松花石加工成的用于研磨墨块成汁液,书写或绘画所用的文房用品。是一种古老的汉族传统手工艺品,最早起源于明代。用于加工松花砚的松花石,最早发掘于长白山区安图县两江镇砥石山的江沿的甩湾处,这里是松花江的中段部分,山高岭峻,水急沟深,林海茂密、树木丛生。五月时节,长白山松林中黄绿色的松花开放,给初春的长白山带来了勃勃的生机,而这种石头的色泽和松花颜色一样,故人们把它叫做松花石,(松花石,又名松花玉)。以松花石雕制的砚台就叫松花砚。
       松花砚曾一度追赶其他中国三大石质名砚,洮砚、端砚、歙砚。


起源
 
       实际上松花石的应用历史可追溯到很远的时代。古时,人们的胡子和头发是用剃头刀刮掉的,而能把剃头刀磨的飞快的石头就是松花石。到了满清八骑起事,进犯边关,马踏中原,弯刀逐月,用的磨刀石就是松花石。生活在长白山区的各族先民们,在浑江江岸、通化的山凹中陆续发现了多处松花石的矿床,当时开采的主要目的就是用做磨刀石,流传各地,而并非是专门用于雕制砚台所用,这就是这些地区老坑的数量很多的缘故。
用松花石制砚始于明代末年,推重于清朝,康熙、雍正、乾隆等帝对松花石砚都十分欣赏,康熙帝还封它为“御砚”,一直专供宫廷使用。用松花石加工成松花砚,最早出现在明朝中期,但存世量很少。到了满清入关问鼎天下,松花砚因其特殊的历史渊源得以青睐,成为清朝皇帝的御用物品。但正是由于皇家的专宠,而没有能够把这一上品的砚石发展起,来成为汉族民间普及的文房用具。
       长白山是满清的发祥地,被皇家封为禁区,禁止开采渔猎。松花石只能由皇宫的“造办处”单独进入山区采集石料,运回宫中研制成砚,做为御用专品,少量的也用于赏赐给有功的臣子。康乾时期制砚八十余方,以后各代陆续研制了八十余方,当前存世的皇宫御砚有八十余方,都存于故宫两院,以台北居多。
       公元14至19世纪,吉林省是东北地区最重要政治、经济、军事中心。在清朝、民国及解放初期,吉林市是吉林省省会级别的城市,那时路上的交通运输还不发达,吉林市江边的船厂就是联结是东北三省的重要交通枢纽,四通八达的松花江水系,春放排,夏秋行船,冬走爬犁,一年四季不间断,把东北大量的的物资输送转运,繁忙异常。
       满清发源于长白山山麓北坡,而吉林市区域是他的重要活动场所,也是军事重镇,早年大量屯兵。后清朝几代先帝拜祭先祖,都要到此屯住。

产地

通化境内:通化县 -- 仙人洞、独石坑、湖上坑。白山境内:江源县 -- 库仓坡、珍珠崖、古峡坑。
延边境内:两江镇 -- 砥石山
       在漫长的浑江、松花江流域的江畔亦有山洪冲刷下来的石块,经历了多年的冰霜雨雪、严寒酷暑的洗涤,保留了致密的精华品色,具有了天然的皮层,亦是上等琢砚的好材料。

 

特点

1.仙人洞:
绿色系列,紫色系列以及其伴生系列。
绿色中以深绿为主,有少量的兰绿色;紫色以葡萄紫为主;伴生系列是紫绿色,俗称紫袍绿带。质地细腻,下沙快。
2.独石坑:
主要是绿色系列。
有油青绿,菠菜绿、杨黄绿,鹅黄绿、灰皮绿等。有变化的纹理如腾云驾雾,气象万千。质地柔软,发沙细腻。
3.湖上坑:
绿色系列,黄色系列,稀有色系列。
主要是浅绿的色泽,如杨黄绿、鹦哥绿、豆青绿、瓜皮绿;土黄,栗黄,明黄;尚有稀有白色色系出现。石质适中,下沙快,发沙好,出墨油亮。
4.库仓坡:
青色系列为主。
有瓜皮青、江水青、蛋白青等。石质细腻,温润恬静,纹理分明。发沙性能好。
5.珍珠崖:
青色、褐色系列为主。
褐色系列里有赭石色,栗子色、黑褐色等,常有胆石出现。石质坚硬,滑墨塘,起墨慢。
6.古峡坑:
紫色色系为主,尚有褐色系列出现。
紫色中有葡萄紫、罗兰紫、藕粉紫并伴有紫绿相间的春带彩,以及多色的福禄寿。褐色色系里有栗子色,熟锗色等。石质较软,易雕刻,发墨。
7.两江镇:
绿色色系,杨黄色系,青色色系为主。
多为菠菜绿、灰皮绿,瓜皮青等。原来的老坑已经发掘采集了很久,杨黄的材料被挖掘枯竭,当前的新坑石质含沙量大,多呈现板石状,可雕刻观赏工艺品,多数呈碎石小块。
8.江捞石
漫长的松花江水系里可采撷到江捞石。
其特点不一,多皮层,质地坚硬、细腻,可雕琢成随型砚品,多出奇品。


特色
 
       松花砚色系丰富,变化多端,是其它砚品无可企及的。在现有的四大石质名砚中,端砚是老者,歙砚是婆婆,红丝砚是皇后,而松花砚是王子。
       松花砚以绿色为主,尚有其它色系,青春靓丽,健康活泼,具有无限向上的朝气。石质系海泥沉积而成,含细微的石英质物质,起沙快、发沙细、落墨光滑油亮。石质沉稳,内蕴含蓄,粘露凝结,不固不涩是砚石中的上品。

 

色泽

松花石的色泽主要有纯色色系、共生色系、伴生色系三种色系形式。
1:共生色系:
      共生色系主要有:黄绿色、紫绿色、红黄色二色系,紫黄绿三色系及多色系。
2:纯色色系:
       松花石的主要纯色色系是绿色色系、青色色系、黄色色系、褐色色系、紫色色系。而红色色系、白色色系、黑色色系等属于稀有色系。
3:伴生色系:
       伴生色系是由于泥浆沉积过程中夹杂着较大颗粒的重晶石物质、玉石物质、石英岩物质等而形成的特殊的石品,如:夹杂着重晶石形成的星月类,镶嵌有条纹水晶体的冰纹类,还有泥浆凸冒时形成的石眼等。
4:精品色系:
       在松花石的色泽中,以杨黄绿色为上品,栗黄色为精品,枫红色为孤品,而白色、黑色亦以色泽纯正、冷漠为稀品。当然多色系列,伴色系列里只要和谐、鲜明亦是上好的材料。

松花砚石质:
       松花石是由海相泥质构成,它的细腻程度是划分石质品级的标准,可分为胨质石品、玉质石品、沙质石品、石质石品四类:
1.胨质石品:
微粒状结构,颗粒度在小于0.1MM,肉眼似乎感觉有颗粒度存在,但难以辨别形态。
2.玉质石品:
细粒状结构,颗粒度大于等于0.1,小于0.2MM,肉眼可微看到颗粒度存在,能隐约分辨出边缘。
3.沙质石品:
中粒状结构,颗粒度在大于等于0.2,小于0.5MM,肉眼明显看到颗粒度,能分清颗粒的排列方式。
4.石质石品:
粗粒状结构,颗粒度大于等于0.5MM以上,含显著的沙性物质,质地坚硬。

松花砚硬度:
        松花石石质的密度是判别石质优劣的标准,太硬和太软都不好。太硬,研墨滑塘,不起沙,不下墨;太软,涩固墨块,墨汁粗俗,不光亮,而松花石的密度,直接影响到石质的硬度。松花石的摩氏硬度在3.0~4.5之间。以摩氏理想的密度是在3.50--4.00G/CM立方之间,研磨出的墨品质最油亮。
这一密度感官判断石质及砚品优劣的标准是:
1.敲击坚木声为上品:坚木者,坚实缜密,质地均匀,软硬得当;
摩氏硬度:大于等于3.50G/CM立方,小于等于4.00G/CM立方。
2.敲击金属声为中品:金属者,刚强硬朗,难动刀斧,不着墨沙;
摩氏硬度:大于4.00G/CM立方,小于等于4.50C/CM立方。
3.敲击瓦缶声为下品:瓦缶者,质地炱软,内含伤裂,下墨溏泻。
摩氏硬度:大于等于3.00G/CM立方,小于3.50G/CM立方。


松花砚的鉴别要本着石质,石色,石意三个方面来综合评定:
 1.石质:
       这是松花石的内在本质。颗粒度的越细小的,质地越致密,研磨出来的墨也就越细,墨的光感也就越强烈;反之墨质粗糙,色泽暗淡。以指叩砚,敲击坚木声为上品,敲击金属声为中品,敲击瓦缶声为下品。好的砚石结构坚实,质地细腻,手感凉爽,抚摸略有滑涩的感觉。表现在以手掌扣砚面,一分钟后,砚面就有水滴凝聚,翻开手掌水雾转瞬既飞散。
 2.石色:
       这是松花石的外在表象。红枫色是孤品、栗黄色是精品,杨黄绿色为上品,白色、黑色是稀品,这些都在收藏家手中,爱砚人一般绝不会轻易出手。市面最多的是青灰色和杂花色的松花砚,这是一般的砚色,上品的菠菜绿色还有一定数量面世。绿色是松花砚中的上品色,讲究色泽均匀,润亮和谐,按照绿的浓艳程度,可以依次划分为:翡翠绿、苹果绿、杨黄绿、菠菜绿、青灰绿、淡灰绿、暗灰绿七个绿色级别。前面三种绿色是绝好的砚色,为广大收藏家喜爱。
 3.石意:
       即是松花砚的艺术表现形式。砚台是文房用品,是文人雅士,丹青墨手用于研磨墨块的工具,而在使用这一工具时,可以观赏和把玩到它所附载的艺术形式,喜悦自己的心身,怡悦自己的情感。所以,一块有品位的砚台,一定要把深邃的艺术表现形式凝缩在方寸之中,寄托着雕刻者、使用者的思想、情操和文化修养的品位。而这一艺术表现形式就是石意,它的深浅,浓淡也直接影响到意境体现的厚薄。更直接影响到松花砚台的整体商品价格。



制作方法
按照使用工具的性能划分有以下三种:
1.机械产品:
       以机械加工,可批量生产的松花砚产品。这类松花砚以机械加工,把电脑绘制好的图案输入雕刻机中,按照程序可以批量加工成图案相同的,数量众多的工厂化产品。
2.半手工工艺品:
       以机械加工为主,辅助雕刻机雕刻的工艺品。用角抹机等机械全方位处理砚台整体,再用雕刻机手工雕琢砚台的图案、图饰的数量单一的工艺品。
3.纯手工的艺术品:
       以机械简单处理表面泥浆、皮层,而用手工篆刻,雕琢的艺术品。只用机械简单处理表面,而用手工以雕刀篆刻出线条明晰,人物生动,景色独特的砚台,尽最大程度保留原始的石质皮层,只在关键部位开光露脸,凭借自然功力和人文点化出现神奇效果的艺术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