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是:
导航栏目
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>>砚文化

中国名砚:歙砚

发表时间:2016-06-23  编辑:弘正传统文化研究院  点击:4344 次
       歙砚, 中国名砚之一,产于安徽黄山山脉与天目山、白际山之间的歙州,包括歙县、休宁、祁门、黟县、婺源等县。歙石的产地以婺源与歙县交界处的龙尾山(罗纹山)下溪涧为最优,所以歙砚又称龙尾砚,而龙尾山则是大部分存世歙砚珍品的石料出产地。除此之外,歙县、休宁县、祁门县亦产歙砚。
.
       歙砚石的花纹结构十分突出,分为鱼子纹、罗纹、金晕纹、眉纹、刷丝纹等类型。由于其矿物粒度细,微粒石英分布均匀,故有发墨益毫、滑不拒笔、涩不滞笔的效果,受到历代书法家的称赞。造型浑朴,浮雕、浅浮雕、半圆雕等手法是歙砚台的工艺风格和特点。
       歙砚为历代文人所称道。南唐后主李煜说“歙砚甲天下”;苏东坡评其“涩不留笔,滑不拒墨,瓜肤而縠理,金声而玉德”;米芾说:“金星宋砚,其质坚丽,呵气生云,贮水不涸”。

       歙砚驰名于唐代,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,据宋人洪景伯《歙砚谱》记载,唐开元年间,歙州猎户叶氏逐兽至长城里(地名),见到山溪里,叠石如城,莹洁可爱,携归成砚,由此歙砚始闻天下。李晔《六砚笔记》云,端溪末行,婺石称首。至今唐砚垂世者龙尾也。可知歙砚始于唐代开元年间,是确凿无疑的。唐元和年间,著名书法家柳公权在《论砚》一文中已把端砚、歙砚、洮砚、澄泥砚列为全国四大名砚。唐咸通年间,文学家李山甫有赞歙砚诗:“追琢他山石,方圆一勺深,抱才唯守墨,求用每虚心。波浪因纹起,尘埃为废侵,凭君更研究,何帝值千金”。
品种分类
       按石材纹理分为罗纹、眉纹、金星、金晕、鱼子五大类一百多个品种。另据《一统志》记载:砚品种有五,一曰眉子石,有七种;二曰外山罗纹,十三种;三曰里山罗纹,一种;四曰金星,三种;五曰驴坑,一种 。
       金星:呈金黄色,点状分布在青黑色的歙砚中,状如天空闪烁的星斗显得十分耀眼。米芾《砚史》中曾有“星紫金,如鹅眼钱”的记载。金星有大有小,有聚有散,其形态多样,开采出的砚石上有金色点状排列石纹。有的细小如尘沙,稍大者如谷粒;有的又像斜风细雨。人们根据金星的变化,大致命名了几种,有金晕金星、金花金星、细雨金星、牛毛金星、雨点金星、云雾金星等等。常分布于水舷坑、水蕨坑、碧里坑、金星坑。
金晕:团团奕奕,如晚霞中的金云,吹之欲散,松如团絮,触之欲起。金晕大小了然不定,给人以一种独特的朦胧美。品名有玉带金晕、眉纹金晕、金花金晕等。大多分布在水舷坑、金星坑、水蕨坑、碧里坑。

       罗纹:罗纹的纹理如丝绸般旖旎,给人一种晶莹、素雅之美。罗纹或形如春水皱起,荡漾在细美微风之中;或形如罗裙绮丽,飘散不定。宋米芾《砚史》中记载:“今人以细罗纹无星为上。”赵希鹄在《洞天清禄集》中写道:“歙砚纹理有罗纹刷丝、金、银刷丝三品。”罗纹的品名有水波罗纹、细雨罗纹、金星罗纹、刷丝罗纹等。罗纹一般分布在水舷坑、水蕨坑、碧里坑、罗纹坑、罗纹里山等。
      眉子:眉子又称眉纹。呈黑色长条状,如女子之柳叶眉,眉纹的底色青莹,石质坚细温润,既发墨,又雅静,深受历代文人雅士推崇。宋赵希鹄《洞天清禄集》有“眉子如甲痕,或如蚕大”的记载。宋曹继善《辩歙石说》:“石纹横如眉子,间有金晕。”眉纹细小繁密的,常被人们形象地称作牛毛纹。主要品种有虎皮眉纹、雁对眉纹、角浪眉纹等。眉纹分布在眉子坑、水舷坑、水蕨坑、叶九山坑等。
       鱼子纹:砚石中有细小的黑点,分布均匀密聚。其形式如鱼卵状,卵也称子,就如婺源对鸡蛋称之鸡子一样称其鱼子。由于鱼子石的石色不同,具体分为青鱼子纹、鳅背纹、茶末绿、鳝鱼黄、红鱼子纹、白鱼子纹、石眼等。鱼子纹一般分布在眉子坑。